【24节气】白露至,秋意浓:千年节气里的农耕智慧与气候启示
白露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既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,也是自然界由夏入秋的重要转折点。其名源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“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”的物候特征,更承载着中华先民对气候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。
白露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既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,也是自然界由夏入秋的重要转折点。其名源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“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”的物候特征,更承载着中华先民对气候规律的深刻洞察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。
晨起启牖,忽觉阶前草叶凝霜雪,细看方知是点点莹白缀于青茵——原是白露悄至。这节气最是温软,不似大暑的炽烈灼人,也无霜降的寒冽侵骨,恰似秋娥暗递的素笺,轻书“暑褪秋生,天渐微凉”。
鸿为大,雁为小,是不同的两种鸟。白露之后,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。
白露,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,标志着秋季的深入与天气的转凉。每年公历9月7日或8日,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,白露便如约而至。这一节气的命名源于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的描述:“八月节……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此时,天气逐渐转凉,夜间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露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记载:“白露,八月节。秋属金,金色白,阴气渐重,露凝而白也。”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,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。《南歌子·忆旧》说“白露收残暑,清风衬晚霞”,暑热在白露节气时消磨殆尽,秋天的凉气渐起,清晨的草叶上会出现白色露珠。
白露养生5个一睡好一个觉白露之后天气渐凉,进入“阳消阴长”的过渡阶段,阳气逐渐收敛,而阴气开始盛行,因此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。《黄帝内经》中就讲到“秋三月,此谓容平。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。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我们要尽量做到早睡早起,与秋季相应。
白露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,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,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。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,于公历9月7日~9日交节。
2025年9月7日16时51分41秒,农历七月十六,正逢白露节气。古语说:“八月白露降,湖中水方老。”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,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,意味着仲秋已至,天地间的凉意日渐浓厚。
2025年9月7日16时51分41秒,农历七月十六,交接白露节气,斗指庚;太阳达黄经165度;于公历9月7-9日交节。古人咏道:“凭阑久,金波渐转,白露点苍苔。”这一节气在二十四节气中排第十五,标志着秋意渐深,天地间的凉意逐步显现。
时序流转,秋意渐浓,一年一度的白露节气已经到来,作为秋天的第3个节气,它的出现意味着凉意也跟着来了。老话说“白露身不露”,这时候早晚温差大了,稍不注意就容易着凉。至于白露如何度过,咱老祖宗早就总结了一套经验,牢记:1不练、2喝、防3事,4习俗、5要吃,遵循老传
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表示,在全国不少地方“秋老虎”肆虐的当下,人们对白露的到来有更多的期待。白露名字美,时节更美。较之于暑热,白露时节多了一份清凉。在晨曦微露、金风送爽时,人们更能感受到“青霜红碧树,白露紫黄花”的绝美秋色,体会到“晴空一鹤排云上